<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月,各地重点围绕矫正宣传、社区矫正管理,立足现状,积极创新,通过采取管用实用的管理措施,创新矫正监管的方法,管理进一步规范,效果进一步明显。</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rong>矫正宣传方面</strong>:各地通过拍摄矫正宣传片、开展知识竞赛、社区矫正进校园等多种活动,开展社区矫正宣传。如<strong>湖南省永州监狱、共青团永州市委</strong>联合制作了微电影《暖阳》,并举行首映式,该片根据省永州监狱帮扶服刑人员子女的真实故事改编,忠实记录了青年监狱民警志愿者对湖南10个市州100多个乡村的近百名服刑人员困难家庭及子女的帮扶历程。<strong>福建泉州市司法局</strong>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社矫区正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近日结束,竞赛活动共有21653人次参加,通过开展社区矫正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营造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48px;">良好的</span>学习社区矫正社会氛围。<strong>贵州遵义务川自治县司法局</strong>联合汇佳中学举办了一场“社区矫正进校园·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法治教育讲座,全体师生3000余人参加了讲座。</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rong>矫正制度方面:</strong>本月,各地相继通过颁布政府性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如<strong>广东珠海市政府</strong>第八届77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珠海市社区矫正工作办法(草案)》,《办法》分8章46条,确定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及司法所的管理主体责任和职责分工,是我国首部以政府规章形式颁布的社区矫正地方性规章。<strong>青海省司法厅</strong>出台了《青海省社区矫正工作重大事项报告规定(试行)》,《规定》共十二条,规定了重大事项的内容、报告程序、处置及迟报、误报、谎报、漏报、瞒报的责任,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安全防范水平,及时掌握和妥善处置社区矫正工作重大事项打下基础。<strong>云南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曲靖市人民检察院、曲靖市公安局、曲靖市司法局</strong>联合印发了《曲靖市社区服刑人员收监执行暂行规定》,从适用范围、收监情形、收监执行程序、不同种类社区服刑人员收监执行的主体以及配合机关、临时关押、法律监督等方面对收监执行工作进行了规范,进一步规范了社区服刑人员收监执行工作。<strong>安徽中共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strong>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意见》从提高对社区矫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完成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强化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健全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宿州市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作出部署。<strong>四川资阳市司法局</strong>制定了《资阳市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意见》将全市基层司法所划分为片区司法所、中心司法所、一人所、兼职所四种运行模式,《意见》的出台,更好地优化配置全市基层司法所各种资源,实现基层司法所行政工作良性循环发展常态化。</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rong>矫正管理方面</strong>:本月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富有本地特色的矫正管理活动。如<strong>安徽霍邱县王截流司法所</strong>积极部署,把暗访、点验工作的常态化,该所结合辖区18个行政村社区人员分布情况,成立由所长牵头的暗访小组,按月内不定期对辖区内21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暗访、点验。第五届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节将在大觉寺举行期间,<strong>江苏宜兴市司法局</strong>利用周末时间组织25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大觉寺志愿者服务活动,为“素食节”作准备。<strong>江苏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strong>积极开展针对性教育,为近期新入矫的47名危险驾驶罪社区服刑人员举行了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strong>江西省安远县司法局</strong>认真履行矫正职责,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外地籍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突出人情关怀,力促社区矫正工作有效、有序开展,维护全县的社会和谐稳定。<strong>广西乐业县司法局</strong>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该县雅长乡,对未成年社区服刑对象王某、李某进行家访,以充分了解对象的思想动态及家庭情况,做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教工作。<strong>山东利津县陈庄司法所</strong>联合陈庄派出所,组织辖区内的69名社区服刑人员赴利津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让社区矫正人员更加体会到了在社区接受服刑教育的可贵,更加珍惜在社区接受服刑教育的机会。<strong>广东佛山市南庄司法所</strong>针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人数增多、居住区域分散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管理新模式,试行安排工作人员周末值班制度,加强管控力度,实现人性化管理。宁夏银川市第四个“5·15社区矫正感恩日”来临之际,银川各地司法局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strong>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司法所</strong>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了银川市“蓝天工程”社会公益服务活动,<strong>银川市兴庆区司法局联合宁夏义工</strong>联合举办了“社区矫正‘5·15感恩日’暨‘快乐雷锋工程——公益流动专柜’大型义卖活动启动仪式,<strong>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司法所</strong>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学感恩比忠孝”演讲。<strong>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司法</strong>所开设了“八点半课堂”,组织不认识汉字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天早晨八点半到司法所参加学习,由工作人员向服刑人员教授汉字,提高社区矫正人员文化素质。<strong>安徽省司法厅与马鞍山市司法局</strong>联合制作了《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规范教育片》,下发各地在社区矫正教育活动中推广使用。<strong>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下野地垦区</strong>在新安监狱成立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strong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48px; white-space: normal;">新疆兵团六师奇台垦区司法局红旗农场司法所</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48px;">设立的“六师红旗社区矫正”微信群正式开通运行,利用微信平台要求社区服刑人员每日在平台上汇报自己的所在位置,发布学习、公益劳动时间、进行通报表扬,推送日常法律知识、社会动态、就业致富指南等等,推动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迈进“e”时代。</span><strong>福建邵武市城郊司法所</strong>创新教育矫正思路,积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挖掘邵武先贤文化资源,将古代家教名篇《朱子家训》引入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中,以丰富教育矫正课程内容。<strong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48px; white-space: normal;">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司法所</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48px;">开展每月奖惩通报活动,对受到警告、批评和表现较差的矫正人员进行通报批评,警醒其他社区矫正人员,使其更好地遵守社区矫正规定。</span><strong>湖南张家界市司法局联合永定区司法局</strong>开展社区矫正“防脱管”专项督查暨警察执法现场观摩活动,永定区2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接受市司法局司法警察点训和涉吸毒尿检。<strong>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司法局</strong>社区矫正中心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人员编印了《社区矫正工作手册》和《社区矫正法律知识读本》,发放至全区社区矫正执法人员、村(社区)矫正小组成员及社区服刑人员手中,推进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积极稳妥地推进创新发展。<strong>山东费县司法局</strong>重点突出5月“热爱劳动光荣月”这一教育主题,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了社区卫生大清扫公益劳动。<strong>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社区矫正中心</strong>出台多项措施,重点做好职务犯罪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工作。 </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时,各地对实践中的做法积极进行总结、提炼,探索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如<strong>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司法局胜利街司法所</strong>多年来,结合辖区实际,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和管理方法,摸索出了“123456”社区矫正管理工作法(执行一个《办法》、用好二个信息平台、建立三项机制、业务做到“四清”、工作保持“五心”、落实管控“六种”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strong>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后旗司法局</strong>通过“五个做好”(入矫前核实、谈话前准备、严格日常执法、密切部门配合、人性化监管措施)和“三个提升”(提升社区矫正干警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规范化水平、提升日常监管水平),加强完善社区矫正监管机制。<strong>广西那坡县司法局</strong>不断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督、管理、矫正、改造,针对自身“短板”,采取“争取领导支持”应对“执法保障不到位”、“加强培训”应对“缺乏刑罚执行经验”、“加强执法检查”应对“矫正执法不规范”、“科技监控”应对“传统监控不到位”,确保了矫正工作规范、安全开展;在调查评估工作中,坚持做到“六访七查”(家庭成员、邻里等六种成员必访,对居住环境与社会关系等七种情况必查),确保审前调查工作质量。<strong>广西乐业县司法局</strong>通过“一查二重三帮扶”(全面系统排查、突出工作重点 、开展联合帮扶),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稳步发展。<strong>辽宁锦州市太和区司法局女儿河司法所</strong>采取 “三结合”(初次报到和月报到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注重过程和注重结果相结合 ),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管理。<strong>山东费县司法局</strong>抓好“三个环节”(组织学习,加强指导,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完善机制,制定方案,将档案整理工作制度化;严格把关,查漏补缺,确保档案整理工作形成长效机制),规范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档案整理工作。<strong>湖北崇阳县天城司法所</strong>把握“四个环节”(把握审前社会调查环节、把握入矫宣告环节、把握集中教育环节、把握个别谈话环节)和坚持“五个注重”(注重部门沟通、注重人格尊重、注重思想关心、注重困难帮扶、注重自身形象),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工作。<strong>甘肃省山丹县司法局</strong>通过四项措施(加大基础投入,在规范化建设上求突破;创新工作制度,在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实施包带帮扶,在感化教育上花力气;强化队伍建设,在持续化发展上做文章),多措并举力助社区矫正工作上台阶</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rong>心理矫正方面</strong>:各地在做好教育的同时,纷纷突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防”。如<strong>安徽宣城市司法局</strong>联合安徽现代心理学研究院举办社区矫正“启思”个案启动仪式,并进行了宣城市社区矫正心理矫治研究中心揭牌和个人成长小组的实战训练培训。<strong>江苏宿迁市宿豫区司法局</strong>邀请宿迁市著名心理咨询师仝历历受邀为宿豫区17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健康常识入手,以浅显易懂的案例,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发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特长、寻找人生的新出路。<strong>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后旗呼和镇司法所</strong>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通过建心理咨询室、聘心理咨询师、拓心理咨询活动,帮助社区矫正矫正人员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重树其自强、自立、自尊的健康人格。<strong>江苏张家港市司法局</strong>组织开展以“关爱心灵,重塑自我”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排解压力,积极面对困难,重塑生活信心。</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矫正社工方面</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司法领域社会组织。如<strong>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司法局</strong>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了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发展指导中心,中心主要致力于全区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管理工作,为入驻孵化的社会组织提供登记辅导、政策解读、专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建设、项目设计统筹、专家智力链接等服务,重点培育一批基础型、枢纽型、行业型、专业型和网络型社会组织。<strong>江苏太仓市政府</strong>出台了《关于深化全市社会组织参与司法行政领域工作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明确社会组织在注册登记、规范运作、基础建设、人才培育、公益创投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激发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发展活力。<strong>江苏宜兴市特殊人群帮教工作协会</strong>申报的“特殊家庭青少年帮扶阳光行动”,成功入围2016年宜兴市民政局公益创投项目,该公益项目的服务对象为全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在监宜兴籍青少年罪犯、强制戒毒青少年对象、服刑在矫人员(包括强制戒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为其提供教育培训、心理辅导、困难救助、就业扶持、临时安置、法律援助等帮扶活动。<strong>江苏太仓市启航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strong>启动“青春修炼,携手成长——青少年服刑人员关爱项目”,该项目参加了苏州市青年商会2016年度会员大会暨“责任青商·点亮梦想”公益众筹活动,项目旨在增强青少年服刑人员的法制意识、提升社会竞争力、改善亲子关系,使他们远离犯罪、融入社会、获得家庭的支持。</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时,各地从事社区矫正的社会机构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矫正教育及公益劳动,各地司法机构也相继对社矫社会机构通过检查、指导、考评等多种方式,检验社工工作成果。如宁夏银川西夏区邀请<strong>宁夏启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strong>组织未成年开展“相亲相爱一家人”家庭活动。浙江义乌市司法局黄局长、廿三里街道司法所丁所长等一行7人到<strong>义乌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strong>进行中期检查,评估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检查组一行认真地听取了义乌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区矫正项目中期报告,查阅了有关运行资料,并详细了解社工在上门家访、社区服务、教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strong>广东广州市萝岗区</strong>“社工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幸福街坊)二楼国学讲堂召开,通过交流会,了解目前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一些好的做法,交流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国家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高贞所长在台州市司法局局长李晏子、台州市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周孟龙等领导陪同检查指导<strong>天宜社工</strong>社区矫正服务工作,天宜社工陆浩向高贞所长一行介绍了天宜社工参与社区矫正的一些基本做法,高贞所长对天宜社工的工作表示肯定。贵州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吴跃到<strong>遵义市义工联合会</strong>视察社区矫正工作,吴跃厅长对红花岗区司法局和市义工联开展的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strong>广东东莞市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strong>针对青少年特点,组织社区矫正青少年及志愿者开展“重走东纵路青春志先行”30KM徒步活动和“极速之旅”卡丁车体验活动,通过这种团队活动,利用“体验+分享”的方式让社矫青少年关注自己内心的变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社矫青少年,促使其健康成长。<strong>广东江门市鹤山市传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strong>的社工组织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到X-key真人密室逃脱室中开展“真人密室逃脱”体验营,这次活动主要为了让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体验具备新奇性、逻辑性及推理性的密室逃脱游戏,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strong>山东枣庄市中区“曙光之家”社区矫正关爱项目服务站</strong>揭牌仪式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发展示范项目、‘绿之翼’关爱青少年禁毒服务示范项目”永安司法所社区矫正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在永安镇王林社区举行,该项目进一步拓宽社会特殊人群矫正、帮困扶助的新渠道,努力使基地成为社区矫正人员过渡就业、塑造心灵、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有效平台。<strong>四川成都市温江区起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strong>携手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涌泉司法所、万春司法所全力支持下,为两名保外就医人员进行了爱心义诊,进一步体现政府、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爱。<strong>广东阳江市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试点项目</strong>末期评估会议在南恩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举行,会议观看阳江市青少年社区矫正项目宣传片,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年度开展情况总结,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代表发言,督导组查阅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试点项目帮教台账、专项经费账目、社矫个案等资料,团市委副书记李中华对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建议。<strong>广东中山市向日葵社会服务中心</strong>的社工们在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在<strong>中山大涌镇</strong>,向日葵社工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老人”社区敬老公益活动,组织社区矫正开设“毛笔书法我至叻”国学课堂;在<strong>中山火炬开发区</strong>,向日葵社工先后组织矫正人员开展“博爱100”文明火炬“净能量”清除杂草活动、开展移栽花草活动、“点绿家园,文明火炬”环保方案征集活动、环保游园系列活动、“爱同行”等活动;在<strong>中山港口镇</strong>,向日葵司法社工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生活中的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讲座、组织社区矫正志愿者探访港口敬老院长者;在<strong>中山五桂山</strong>,向日葵社工组织社矫人员探访社区空巢老人。</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strong>安置帮教方面:</strong>各地本月突出对服刑人员子女关爱,如<strong>江苏镇江市京口区司法局</strong>邀请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示范项目负责人、江苏大学心理学老师钱宇平为辖区10多名服刑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举办一场“共享一片蓝天”幸福亲子公益课。<strong>江苏省司法厅</strong>部署开展“法润江苏·2016‘黄丝带’关爱特殊人群未成年子女”活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后,组织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监狱、戒毒系统,对江苏籍监狱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释人员、戒毒人员、解戒人员等四类特殊人群未成年子女以及未成年服刑、戒毒人员集中开展专项帮扶,有效消除特殊人群中的不和谐、不安定因素,引导和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和关心特殊人群未成年子女。<strong>江苏常州市司法局</strong>协同团市委赴溧阳市社渚镇,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帮困扶助“黄丝带”关爱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课外读物等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并鼓励他们多跟老师和同学交流,有机会常与自己服刑中的亲人联系沟通,用亲情感化亲人早获新生,重回社会。同时,各地在帮扶方式、帮扶措施方面也更突出针对性与管用性。如<strong>黑龙江省孙吴县司法局</strong>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成功为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及其姐姐解决了困扰他们20多年的无户籍问题,使其能安心接受社区矫正。<strong>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竹海司法所</strong>积极帮扶社区服刑人员赵某利用先天优势,在家搞家禽饲养,让其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strong>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司法局</strong>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针对矫正人员扎某无固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十分困难,及时向分管县长汇报,为扎某申请了民政临时救助。<strong>广西乐业县司法局雅长司法所</strong>通过为社区服刑人员王某传授创业相关法律知识,为其协调相关关系,帮助解决创来带来的困惑,成功帮扶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创业成功。<strong>四川长宁县桃坪司法所</strong>走访刑满释放人员,发现刑释人员陶某自己一人独居,且患有重病,缺乏劳动力,无经济来源,生活极其困难,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与民政办衔接,通过调查核实,为其申请低保,助其度过生活的难关。<strong>陕西省南郑县黄官镇司法所</strong>通过走访发现矫正对象王某某犯罪前无正当职业,常年在外流浪,家中无其他经济收入来源,自己又身患重病,生活十分困难,积极为其协调,争取办理大病救助。<strong>河北省卢龙县卢龙司法所</strong>积极鼓励具有踩缝纫机做箱包特长的王某重塑人生目标,进行创业,并帮助王某通过网上查询,电话沟通、视频聊天等形式与各地箱包企业联系,经过多次考察洽谈,王某最终与一家箱包公司签订了半成品加工合同,在自家小院里面办起了箱包公司,现在已经招聘30多名工人为他打工。</span></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月,<strong>社区矫正宣传网</strong>先后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学习策划推出了<strong>社区矫正应知一百问、社区矫正收监系列案例</strong>,针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人员推出了<strong>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系列</strong>、<strong>社区矫正系列课件、社区矫正警示教育系列案例</strong>。同时,综合各地,制作推出了<strong>审前社会调查笔录、入矫笔录、日常走访笔录、训诫笔录和解除矫正笔录模板</strong>,供各地借鉴参考。</span></p><p><br/></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br/></p><p style="line-height: 3em;"><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br/></p><p><br/></p>